本成果是2021年立项并通过鉴定的省级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成果。
政府、学校与企业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相关方,各方的角色有一定的差异,分别属于人才政策设计者、人才培养方与人才需求方,三者共同构成了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育人共同体。政校企深度融通是政校企三者深度结合关系的联系状态,是指三者围绕着人才高质量培养和供给,通过汇聚育人理念共识、加强育人过程协调、整合多方育人资源、建设多层育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过程和手段。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新文科”,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一般认为,新文科是一种基于传统文科而又超越传统文科,以新时代、新经济与新产业为背景,弱化学科边界,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等诸多外部学科要素的包容性学科框架,是文科集群化丛生的学科共生体,能更好地对科技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阐释和回应。新文科建设必须与中国教育的实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和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密切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中国立场、体现出中国特色的新文科,承担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专业建设的实践表明,政校企三方存在着“象征化”合作和“浅表化”协同,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专业建设质量。新文科是高校专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经济学专业作为高校专业设置和结构布局中的基本专业,如何在数智时代开展新文科建设面临着行动路径不清和支持机制不明等挑战。为此,本成果基于政校企深度融通视角开展经济学专业新文科建设实践研究,遵循着机理研究、案例分析、实践应用与示范推广依次递进的逻辑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拓展新文科的动力机制和建设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成果的代表性业绩包括:获批省级教改项目5项(含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专项1项、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改项目1个)、省级课程7门(含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群1个、专创融合示范课程1门),认定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各1个,出版课程思政教研成果1部、发表教研论文2篇(含C刊1篇),认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的“商业英才实验班”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重要媒体推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