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 | 杨书廷:砥志研思俯首科研 勤耕不辍鸣于创新

时间:2023-10-13浏览:15设置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搞科研,不能只跟着自己的心走,要立足于国家需求、人民的需要。”几十年来,杨书廷以产业报国为目标,扎根科研、潜心研究,他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挚爱始终未减半分。 

“从一个农民到一位科研工作者” 

1962年,杨书廷出生于河南淮阳一个农村家庭。恢复高考后,15岁的杨书廷踏入了高考的考场,顺利考入新乡师范学院(澳门永利yl6776前身)化学系化学专业。

“恢复高考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让我进入大学学习,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杨书廷秉着学透、学精、学深的原则,刻苦学习。大学期间,他始终保持着优异成绩。《化工原理》是一门高难度的专业课课程,杨书廷却能在考试中取得满分,让任课老师感到异常惊喜。另外,其他公认较难的专业课程他同样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杨书廷还主动去旁听物理和数学学科的相关课程,为其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大学毕业后杨书廷留校任教,曾获“曾宪梓教学奖”。1986年,他考入澳门永利yl6776物理化学专业攻读理学硕士学位,有缘进入“中国锂电之父”陈立泉院士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从此,杨书廷开启了新能源电池研究领域的科研之旅。

2007年,杨书廷获得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融合为其提供了更多元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视野,让他对新能源全产业链认识和把握更加深入。

长期以来,杨书廷一直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及工艺技术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13项;获授权专利90余项;在国际SCI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

2009年以来,杨书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力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以澳门永利yl6776为牵头单位,先后获批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级和国家级科研平台,为澳门永利yl6776的科技创新发展再添重彩。这些科研平台有力支持澳门永利yl6776化学省A类优势学科、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省A类特色学科(群)、省“双一流”创建学科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省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发展,同时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耐住寂寞,贵于坚持,成就事业 

自踏入新能源领域以来,杨书廷在该行业已深耕三十余年。秉承“耐住寂寞,贵于坚持,成就事业”的理念,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他把创新作为科研的“座右铭”,将产业化作为坚持的目标,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当时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非常匮乏,全部依赖进口,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在陈立泉院士的指引下,杨书廷开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开发工作。1994年,带领河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与金龙集团合作,共同研发创新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与工艺。为了解决隔膜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杨老师经常整夜待在生产车间,坐在生产线下方的小板凳上,随时观察生产工艺对隔膜品质的影响。”回忆起杨书廷对科研的执著,团队成员岳红云满是敬佩。

2002年,干法双拉聚烯烃微孔隔膜均匀造孔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攻克。同年,杨书廷的带领团队成员在金龙集团投资兴建的格瑞恩公司进行研发,开始建设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2004年,国内第一平方米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在新乡诞生!隔膜顺利实现规模化生产,为锂电池安上了中国“芯”为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格瑞恩”品牌也因此成为行业标杆。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杨书廷团队“耐住寂寞”潜心开发新一代锂离子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一步一步从材料小试到吨级中试,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全电池体系适配,再到50安时软包电池的工艺优化及电池包的上车测试,一做就是十多年。目前该正极材料和电池体系正在产业化落地过程中,届时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成本、容量等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

 


“爱在新乡,缘起新能源”

曾有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和知名高校慕名高薪聘请杨书廷,他都婉言拒绝,并毅然决然留在新乡。问及原由时,他说:1978年我来到新乡,事业的起点在这里,也是新乡成就了我,我想为新乡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杨书廷对新乡这片土地的热爱。他带领科研团队深入新乡电池及电池材料企业,围绕行业关键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镍氢电池及关键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等科研成果先后在新乡实现了产业化。

2004-2014年,杨书廷出任新乡市副市长,在担任公职的同时仍不忘团队的科研工作。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杨书廷早已习以为常。“杨老师白天在行政部门工作,常常晚上回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探讨实验方案、解决技术难题、督促项目进展。”岳红云说。

走进杨老师的办公室,总是能看到他整洁干净的办公桌。“我的办公桌上从来没有一堆堆摞起来的文件。”身兼多职,他却依然能够应对自如,其背后是严谨的计划和超强的执行力。杨书廷总是提前计划好下一周的安排,将应该完成的事情列成清单,实现日清日结。

杨书廷作为新乡市副市长和新乡市新能源产业带头人,始终以新乡电池产业的发展为己任。作为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会副理事长,他于2012年为新乡争取到了固态离子学会理事长扩大会议的永久会址,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云集新乡,为新乡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4年,由新乡市政府、澳门永利yl6776、高新区联合成立河南电池研究院。杨书廷任院长,带领团队在电池材料、电池、电动车及氢能产业取得一系列新的成就,让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乡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对学生的“严”与“爱”

“杨老师声音特别响亮,充满了自信。第一次见面,杨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9级博士研究生牛富全回忆起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感慨万分。

“一本旧书、一支粉笔,杨老师总是激情洋溢地把抽象难懂的结构化学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数十载光阴流转,回忆起他讲课时的情形,杨书廷的学生兼同事董红玉十分怀念。在那个教学设施落后的年代,他用思维导图把整个课程的脉络大纲呈现出来,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重点。“老师还会列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体现了科学知识。”杨老师的课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和科研的兴趣。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有我专。”这是他经常告诉学生们的一句话。面对新能源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杨书廷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和马虎。他在科研方面的认真严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之前我以为完成文字的校对和数据的核查就是严谨,但杨老师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严谨是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对实验全方位的探究。”杨书廷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笑园谈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杨老师的眼界宽广,告诫我们不能站在山脚望山顶,要登上高峰看世界。”杨书廷2018级博士研究生李同俊深有感触。严师亦是慈父,严厉的背后充满了慈爱。“我读博士期间父亲去世了,杨老师在非常忙的情况下还专门去了一趟,这让我非常感动。”谈及此事,李同俊眼圈泛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夏天的水果雪糕,疫情时期的口罩药品,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尽显他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老师会时不时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及生活中有没有困难,我们平常聊天像长辈与孩子聊家常一样。”张笑园笑着说。

对于学生的培养,杨书廷有自己独特的育人方式。“要明确自己在哪一个阶段干哪些事情。对待学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怎么学、学来干什么。”杨书廷根据学生的能力与特质,帮助他们定下课题整体的方向,然后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他认为无论是学业还是科研,都需要专注、沉稳和严谨的态度。另外,他十分重视理想与信念的培养,只有将对科研的热爱融入血液、深入灵魂,才能托举起心中的梦想。

喧闹和伟大并非等同,伟大者常常是谦逊而静默无声的。他为科研事业奉献一生,却从未标榜自己的付出。他用宽广的胸怀传递科研的接力棒,用谦逊的态度面对媒体的闪光灯,不骄不躁,默默耕耘,身体力行地为科研工作者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人物简介:

杨书廷,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新乡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曾任新乡市副市长、新乡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新乡市委主委,现任河南电池研究院院长、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南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人、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进步与技术升级专项、国家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实现球形氢氧化镍、锂电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多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学生记者 蒋婷婷 邹文静


返回原图
/